刊讯 |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2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本文已同步至微信读书App
搜索“语言服务”
听一听
解放眼睛
体验别致的有声阅读
本文为《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授权发布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语言学类)
国内刊号:CN 44-1669/G4
国际刊号:ISSN 1674-8174
主管:暨南大学
主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
主编:邵 宜
执行主编:李计伟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2期
目 录
重论“我唱给你听”丨李 炜 黄燕旋 王 琳(1)
存在句的关系结构及其转指偏向研究丨崔 璨 袁毓林(7)
汉语语法音变管窥丨司富珍(16)
“超”类词程度用法演变的跟踪考察及其思考丨梁永红(25)
全球华语与百年现代汉语
(主持人:刁晏斌)
论普通话研究的国语/华语视角丨刁晏斌(33)
从港式中文看普通话书面语及其研究丨洪 爽(42)
马来西亚华语名词语义韵变异现象考察丨李玉红 方清明(49)
华语区与普通话区的共时融合——兼谈全球华语社区跨区互动的方法论丨王晓梅 张欣怡(57)
从海外华语学习者的低龄化看华语研究丨盛继艳(66)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阅读中伴随性词汇习得的方式及成效丨邵 晶 李 彬(71)
负面教学经验对汉语教师行为的影响——基于叙事的阐释丨石旭登 吴勇毅(81)
南部非洲汉语学习者目标任务需求分析——以博茨瓦纳为例丨方绪军 谭荣华 Sara Van Hoeymissen Gracious T. Masule(87)
“第三届国际华文教学研讨会”通知(第1号)丨(56)
摘 要
重论“我唱给你听”
李 炜1 黄燕旋1 王 琳2
(1.中山大学中文系;2.北京华文学院专修部)
[关键词]“给”;使役;模拟给予句
[摘 要]论文针对部分学者把“我唱给你听”看作使役句的观点,指出此观点的立论基于两点:一是汉语中没有“Vd+N3+给+N2”句式;二是“给”在“Vd+ N3+给+ N2+ V2”句式中作使役动词“让(叫) ”用。本文结合清代官话语料及相关方言事实,对上述两点进行质疑,提出“我唱给你听”是模拟给予句加挂动词,仍属复杂给予句,其中“给”是标记接受者的弱化动词,不是使役动词。
存在句的关系结构及其转指偏向研究
崔 璨1.2 袁毓林1
(1.北京大学中文系;2.人民日报社)
[关键词] 存在句;关系化;转指偏向;施事;配价
[摘 要] 及物动词所在存在句变换为“VP+的”结构后,通常转指处所,而不转指施事,原因在于:相比施事,存在句的处所论元具有必要性和优先性;“V+了+NP+的+NPL”所在篇章一般不出现施事信息,而“V+了+NP+的+NP 施事”所在篇章通常会出现处所信息;“了”在存在句中的变动义常常被遮蔽。少数看似转指了施事的存在句“VP+的”结构,其施事是由一价处所名词的配价要求激活的。当一价处所名词的配项不是动词的施事时,该配项仍然可以被转指。
汉语语法音变管窥
司富珍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
[关键词] 语法音变;经济性原则;制图;形态
[摘 要] 本文主要考察汉语的语法音变,认为由于经济性原则的作用,每种语言中都必然存在通过对某些原生词或根词进行语音加工(phonetic modification) 从而新造出派生词(derivational words) 的现象,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通过语音加工对同一个词语的不同句法语义特征进行屈折标记(inflec⁃tion) 的现象。语法音变可以大大增强词语之间的网络关系,减少与已有词汇毫无形态关联的新造词的数量,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句法在词汇形态层面的作用。文章主体部分从讨论汉语语法音变的几种表现形式开始,然后对汉语语法音变的语法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最后尝试为这些语法音变提供一个统一的制图。文章的核心主张有:1) 不同类型的语法音变在本质上属于“形态”变化的范畴(包括派生形态和屈折形态);2) 具有语法意义的音变可以在句法上分离出独立的投射;3) 派生形态和屈折形态可以用相似的句法制图模式进行描写。
“超”类词程度用法演变的跟踪考察及其思考
梁永红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超”类词;程度用法;发展变化;新语法现象;跟踪考察
[摘 要] 虽然表程度的“超”“巨”“暴”“狂”流行的时间大致相同,人们也往往将它们放在一起来讨论,但是经过十多年,这四个词的变化情况却并不一致,目前“超”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汉语程度副词中的一员;“巨”依然活跃于人们的口语及网络,地方性的报纸也偶有使用;而“暴”与“狂”目前在口语和网络中都较少使用,纸质媒体中更少。这种不同只有通过跟踪考察才能知晓,也只有通过跟踪考察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各自使用的稳定程度或生命力等,所以对新语法现象的跟踪考察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定性研究的准确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语法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判断某一新语法现象是否为临时的活用或修辞现象等。
全球华语与百年现代汉语
(主持人:刁晏斌)
|
论普通话研究的国语/华语视角
刁晏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普通话;国语;华语;共时研究;历时研究
[摘 要] 普通话研究应以国语及海外华语为视角,由此会给其在共时与历时两个方面带来极大助益。在共时方面,有助于对普通话基本面貌及特点的了解与认识,有助于研究范围的拓展,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化与细化;在历时方面,有助于理清百年汉语的发展线索,有助于进一步明晰普通话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有助于具体现象的历时研究。
从港式中文看普通话书面语及其研究
洪 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港式中文;普通话;共时研究;历时研究
[摘 要] 从港式中文看普通话书面语,一方面包括两种书面语自身语言特点的比较,尤其是关注港式中文自身的发展及其对普通话的影响,有助于认清两种书面语之间的同源关系以及普通话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也包括对两种书面语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考察,尤其是关注港式中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助于拓展普通话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马来西亚华语名词语义韵变异现象考察
李玉红1 方清明2
(1.吉林大学文学院;2.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关键词] 名词;马来西亚华语;普通话;语义韵
[摘 要] 与普通话相比,马来西亚华语名词一定程度上存在语义韵变异现象,如抽象名词“论调、气焰、野心”除了具有消极语义韵特征,还具有中性语义韵特征。普通话中“事迹”只具有积极语义韵,而马来西亚华语里“事迹”则包含积极、中性、消极三种语义韵。马来西亚华语指人名词“分子”的积极语义韵比例远远高于普通话。“人士”的消极语义韵为普通话所无。政治类名词“党魁、政客、领袖”也存在语义韵变异情况。
华语区与普通话区的共时融合
——兼谈全球华语社区跨区互动的方法论
王晓梅 张欣怡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
[关键词]华语区;普通话区;马来西亚华语;语言融合
[摘 要]本文主要考察华语区与普通话区当前的融合情况,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两区的发展与融合作出预测。基于对近两百位在马来西亚求学的中国大学生的调查,探讨这些普通话说话人对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结构的认知与认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马居留时间影响了普通话说话人对马来西亚华语的认知,他们对七类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结构的接受程度不一;调查对象对马来西亚标准华语的接受程度普遍高于对马来西亚通俗华语的接受程度。启示是:华语区与普通话区的共时融合建立在两区之间的密切互动之上,而具体语法项目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可以成为预测跨区语言融合的重要指标,标准华语变体是跨区互动的基础语码。
从海外华语学习者的低龄化看华语研究
盛继艳
(北京华文学院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低龄化;华语研究;语言实践;语言管理;华语功能
[摘 要] 海外华语学习者呈现低龄化趋势。低龄学习者在华语学习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海外华文教学现状反映,该群体的华语学习存在兴趣不浓、功用不强、资源不多等问题,原因之一在于对该群体的“低龄”特征重视不够。华语研究为华文教学贡献了多方面的理论指导,华文教学也对深化华语研究提出了需要。如何发挥“低龄”优势有效地改善现状,是当前应该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华裔儿童的华语使用情况、华人家庭语言管理和华语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阅读中伴随性词汇习得的方式及成效
邵 晶1 李 彬2
(1.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2.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伴随性词汇习得;词义处理策略;阅读理解;推演;查词典
[摘 要]二语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会附带的习得一些词汇,称为伴随性词汇习得。但是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中,伴随性词汇习得究竟如何发生,以及哪种词汇加工方式会更利于伴随性词汇习得并无明确结论。本文通过调查韩国初、中级留学生在阅读中加工生词的方式,试图揭示汉语伴随性词汇习得的过程,并调查不同的词汇加工方式对词汇学习的影响。通过阅读理解测试及访谈,研究者首先记录分析了韩国受试在阅读中处理生词的主要方式和方法。一周后,受试再次接受测验,检查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的词汇知识是否能有效保持。结果表明查词典和推测词义这两种能产型的学习策略是受试常用的词汇处理方式。从生词测试结果来看,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本文的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汉语词汇习得的理解,能够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指导意义。
负面教学经验对汉语教师行为的影响
——基于叙事的阐释
石旭登 吴勇毅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应用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汉语教师;负面经验;教学行为;反思;转化机制
[摘 要] 汉语教师的负面教学经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教师行为的形成和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负面教学经验既具有负面的作用和影响,也可以引导教师朝正面的方向转化,进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本文基于教师叙事,探讨了负面经验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不同影响及其对教师发展的作用,以及反思机制在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以博茨瓦纳为例
方绪军1 谭荣华2
Sara Van Hoeymissen3 Gracious T. Masule3
(1.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2.上海师范大学人事处;3.博茨瓦纳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南部非洲;博茨瓦纳;汉语学习;目标任务;需求分析
[摘 要]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中,学习者学习某种语言的目标任务是教学任务的根本。文章在多渠道、多方面收集南部非洲地区主要是博茨瓦纳学习者学习汉语目标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定规模问卷调查结果的定量研究,了解了他们对众多交际任务项目的需要程度和这些任务项目的内在结构,分析了目标任务的多层次性和多面性,提倡更加准确地认识当地汉语学习者的目标任务需求,使当地汉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稿 约
《华文教学与研究》(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创刊于2001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CSSCI来源期刊。
《华文教学与研究》以“促进华文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推动现代汉语和海外华语研究”为宗旨,求真务实,崇尚创新;主要刊发“华文习得研究”“华文教学研究”“华文教材研究”“华文测试研究”“现代汉语研究”“海外华语研究”等方面原创性学术论文。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同行期刊交换。
来稿要求及程序如下:
1. 稿件格式
按照本刊格式成文,并附首页,载明:标题、关键词、摘要、详细通讯方式、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正文另起页,页首中文题目,正文随后,从头到尾不出现作者姓名和通讯地址,以便匿名审稿。
2. 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本刊投稿地址为:http://jnhw.cbpt.cnki.net/。上传首页和匿名全文各一份。我刊已经启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开发的“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请务必保证文章的原创。有图像、外文、国际音标的稿件请在WORD文档之外提交一份同文件的PDF格式。所有来稿一律投向编辑部网站和邮箱,不得投给个人。
3. 字数
论文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选题较大的论文、实验报告字数可以适当放宽。
4. 审稿与修改
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三审三校。编辑部有权对原稿进行修改,不愿接受修改的作者请事先声明。
5. 稿件处理
对于所有来稿编辑部都会及时作出处理,请作者注意网上投审稿系统的处理进程;在未接到本刊编辑部通知之前,不得转投他刊,否则后果自负。来稿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6. 稿酬
来稿一经发表即付稿酬,并赠阅当期期刊2册。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台湾华艺数据库等收录,本刊文章的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国内刊号:CN 44-1669/G4
国内邮发代号:46-254
国际刊号:ISSN 1674-8174
国外发行代号:Q5575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园东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邮编:510610
邮箱:hwjx@vip.163.com
电话:020-87205011
《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长按二维码可向本刊投稿
投稿网址:http://jnhw.cbpt.cnki.net/
欢迎关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华文教育资讯及动态
刊讯
刊讯 |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1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推荐阅读
1. 研修 | 第三届语言应用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暑期班报名开启
3. 研习 | 2019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师证书”研习班暨“一带一路”华文教师普通话证书班报名开启
6. 推荐 |《世界华人弟子规》:以当代话语和时代精神生动解读中华传统文化
7. 推荐 | 蔡丽《华文趣味教学理论与实践》:提高华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指南
8. 干货 | 开学季,15套对外汉语教材,推荐给刚当汉语老师的你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为好友
小编拉你进群
(请备注“资源共享”)
语服书苑
语言服务官方微店“语服书苑”
正式开通
欢迎扫码进店购买心仪图书
如果你是作者或者出版社编辑
想出版自己的作品
或者想推广销售语言类图书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洽谈哦
(联系方式见上)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详情可后台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合作及出版事宜请添加小编微信恰谈
yixianzhizhi0803
进入期刊官网,欢迎留言并分享至朋友圈